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

SMA:為何了解選擇性緘默症的專業人士很少?其實它有實證有效方法!

為何了解選緘的老師、治療師和醫師這麼少?

美國選緘協會(SMA)最新臉書文章:為何了解選擇性緘默症的老師、治療師和醫師少之又少呢?主要因為專業訓練過程沒有選緘

選緘的研究不僅很少,而且多是根據少數樣本所做的主觀結論。因此醫療和教育的專業養成中,選緘這塊不是欠缺就是誤導。

根據SMA,專業人士對選緘常見的誤解包括:

—孩子只是個性害羞或內向。
—選緘來自創傷或虐待。
—選緘是反抗對立、操控的行為。
—把選緘當成自閉症。
—把選緘當成智能或學習障礙。
因為專業訓練中,選緘這塊不是欠缺就是誤導

這些誤解導致誤診,以及無效甚至有害的安置和治療方式。

非常可惜的是,其實選緘有高度共識的實證治療方法。將它視為焦慮恐懼症,在日常生活中小步、小步地減敏感練習,改善或痊癒的比率很高,年齡愈小開始愈好。

SMA簡介動畫便清楚顯示:以行為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,來設計步驟階梯,由家長、老師、同學等配合練習。

行為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
這套專門針對選緘的方法,從Alice Sluckin[1]、Maggie Johnson[2]、Ruth Perednik[3]等先驅,到美國等國家,發展至今已有國際共識。

時光倒回三、四十年前,Maggie Johnson的描述令我印象深刻。當時還是菜鳥心理師的她,從一位選緘男孩流下的斗大淚珠中,驚覺選緘並非如教科書裡說的是自己決定不說話,而是絕望地說不出來[4]

周遭人支持在生活中進行步驟階梯
後來Maggie Johnson從女兒的螞蟻恐懼症,以及Ruth Perednik為了自己選緘的兒子,都精進了行為(或認知行為)方法,而DSM-5也終於將選緘改列焦慮症。

同樣相當有共識的還有,兒童選緘的比率為150分之一(可能低估),但移民的比率是三倍[5]

國際間較知名的是,德國有早期辨認機制,以色列有影子助理制度,執行人員須有選緘專業訓練……但是普遍來說,選緘仍需在專業和一般領域有更多學習資源,來推廣實證治療方法,這是最根本的,同時也需更多研究、社會意識,以及制度支持。

每次我辦理選緘專業課程,總是非常感動於專業人士、家長、學生等等,大家專注地參與和學習,我想我們都播下了種子,希望這個領域漸漸成長。

註:

[1] 英國選擇性緘默症資訊與研究協會(SMiRA)創辦人。
[2] 《選擇性緘默症資源手冊》作者。
[3] 《選擇性緘默症治療指南:家長、教師和治療師工作手冊》作者。
[4] 《沉默的一百種模樣》p70。
[5] 根據Ruth Perednik的研究。

資料來源: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